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31    次浏览
(本文来自中医古籍APP,中医古籍收录了二千多本珍贵中医书籍,是您了解中医学习养生的好帮手,各大应用商店搜索“中医古籍”均可下载)导读:我们都知道中医的难题非常多,其中量效关系是最难的,也是最难说清楚的。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,因为中医最说不清楚的就是用量。黄煌教授从张仲景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的用药原则讲解的黄连量效关系,给临床医生用药用量打开了思路。 症效关系我们尚且说不清楚,更何况量效关系,它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了,有药物本身的问题,如:药物的配伍、质量、炮制、煎服等;与病人相关的:病人的体质、心理、居住地等。疾病不同,用量也不同,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复杂了。但是我们总要找一个规律,总要有一个规则来指导一门学科的发展。今天我从张仲景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这两本书的用药原则来先谈一下黄连的量效关系。在我对全国名老中医的方药进行调研时,发现在常用药中黄连排列第五,也就是说,黄连是个非常重要的药物。它在张仲景的书里有大剂量、小剂量使用,大剂量黄连用来干什么呢?用来除烦的,因为张仲景没有什么清热泻火的概念。 黄连阿胶方是在伤寒方、金匮方中黄连用量最大的方,用到4两,“心中烦不得卧”就是大剂量使用黄连的指征,烦躁不安,睡不好觉,爬起来躺下去,焦虑烦躁,这时可用黄连阿胶方。所以,后世常在一些急性传染和感染性疾病的急期,出现中毒性脑病、烦躁、昏迷时,大剂量应用黄连。如黄连解毒汤,黄连用量最大,达3两,其他清热解毒药,栀子、黄柏的用量是2两,属于小剂量。在治疗痢疾重症、红白脓、浮肿脚痛等疾病时,黄连的用量也非常大。我觉得,张仲景当时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的可能是痢疾重症,病人没办法睡觉,经常拉黏液脓血便,这时黄连要用大量才有效。明朝名医缪仲醇治疗痢疾用滞下如金丸。滞下是古时下痢的另一种说法,滞下如金丸就是单用黄连研粉做成丸药,每次吃4钱,4钱黄连量也不小。黄连还可治疗失眠。山西大同名中医田隽认为,黄连镇静安神的作用非常好,常用于一些失眠、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强迫症的患者,在辨证组方的基础上加10克黄连。10克黄连不少了,黄连是天下第一苦药,把它按照1:20万倍的比例稀释,黄连水依然有苦味,所以我们称黄连是天下第一苦药。所以说黄连除烦的作用非常好,现在日本用黄连解毒汤治疗老年性痴呆,能够明显减轻老年性患者的焦虑、烦躁情绪,也就是我们讲的除烦作用,确实黄连能让人睡好觉。 《神农本草经》把黄连列为上品,说它久服令人不忘。确实吃黄连后记忆力会变好,现在好多年轻人老是记不住东西,不是肾亏,也不是心血不足,而是心火旺。记忆力差、烦躁、郁闷、眠差、舌红,这种心肾不交的失眠用交泰丸治疗是有道理的。黄连是关键药,而且用量一般都较大。大剂量应用黄连除烦,这是张仲景的经验,也值得我们细细去体会。现在精神、神经系统疾病非常多,黄连大剂量使用值得我们探索。小剂量黄连干什么?用来除痞,如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,黄连只用1两。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黄连用量不能多,用量多病人胃里会不舒服。有人治胃病,用黄连动辄10克,甚至15克是不行的,用黄连我们建议2~3克,不超过5克。江阴名医夏奕钧先生喜欢用黄连,号称“夏川连”,他治疗胃病用一般用5分黄连,有时用3分,5分是1.5克,量非常少,但确实有效。所以,从这个张仲景黄连大剂量使用和小剂量使用的规则来看,决定黄连用量的关键在哪里?在其“病”,病不同,量就不同。急性感染性疾病、传染性疾病出现精神症状时,可用大量黄连;治疗慢性疾病,特别是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时候,黄连的用量要小。这应该是一个规律,当然还有其他的规律,对这个药物治疗的疾病我们还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,到底黄连对哪些疾病有效?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,临床研究、药理研究、实质性研究、动物实验,这些“是什么的”研究我们做得比较少,“为什么的”研究做得比较多。而我们的临床医生最需要了解“是什么”,就是黄连的主治疾病。我临床上常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烦躁、下痢拉肚子,黄连用5~10g,效果不错。有的病人血糖高但不拉肚子,用葛根芩连汤也有效,当然这是我的经验,我们还在探索。黄连这味药非常好,很值得研究。友情提示: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,很多疾病都开始年轻化,学习中医养生,保养身体健康,首选中医古籍APP。 神黄信息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神黄招聘